博客
关于我
线程基础
阅读量:43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6

本文共 107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目录
Python从入门到放弃完整教程目录:

一、线程概念的引入背景

1.1 进程

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,程序并不能单独运行,只有将程序装载到内存中,系统为它分配资源才能运行,而这种执行的程序就称之为进程。程序和进程的区别就在于:程序是指令的集合,它是进程运行的静态描述文本;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活动,属于动态概念。在多道编程中,我们允许多个程序同时加载到内存中,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下,可以实现并发地执行。这是这样的设计,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。进程的出现让每个用户感觉到自己独享CPU,因此,进程就是为了在CPU上实现多道编程而提出的。

1.2 有了进程为什么要有线程

进程有很多优点,它提供了多道编程,让我们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CPU和其他资源,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。很多人就不理解了,既然进程这么优秀,为什么还要线程呢?其实,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进程还是有很多缺陷的,主要体现在两点上:

  • 进程只能在一个时间干一件事,如果想同时干两件事或多件事,进程就无能为力了。
  • 进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阻塞,例如等待输入,整个进程就会挂起,即使进程中有些工作不依赖于输入的数据,也将无法执行。

如果这两个缺点理解比较困难的话,举个现实的例子也许你就清楚了:如果把我们上课的过程看成一个进程的话,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耳朵听老师讲课,手上还要记笔记,脑子还要思考问题,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听课的任务。而如果只提供进程这个机制的话,上面这三件事将不能同时执行,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,听的时候就不能记笔记,也不能用脑子思考,这是其一;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演算过程,我们开始记笔记,而老师突然有一步推不下去了,阻塞住了,他在那边思考着,而我们呢,也不能干其他事,即使你想趁此时思考一下刚才没听懂的一个问题都不行,这是其二。

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进程的缺陷了,而解决的办法很简单,我们完全可以让听、写、思三个独立的过程,并行起来,这样很明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。而实际的操作系统中,也同样引入了这种类似的机制——线程。

1.3 线程的出现

60年代,在OS中能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是进程,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进程出现了很多弊端,一是由于进程是资源拥有者,创建、撤消与切换存在较大的时空开销,因此需要引入轻型进程;二是由于对称多处理机(SMP)出现,可以满足多个运行单位,而多个进程并行开销过大。

因此在80年代,出现了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——线程(Threads)。

注意: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,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。每一个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rdgyz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无线渗透(九)AIRRACK-NG(二)
查看>>
缓冲区溢出实例(一)–Windows
查看>>
powershell渗透-信息收集命令
查看>>
关于级联(树形权限)的基本实现思路
查看>>
如何使用Exchange Web Service Managed API获取公共文件夹日历(包括循环会议)
查看>>
KMP算法详解
查看>>
Badboy录制脚本时,提示脚本错误的解决方法
查看>>
PHP一句话木马小总结与SQL语句写一句话木马
查看>>
Web 安全之内容安全策略(Content-Security-Policy,CSP)详解
查看>>
单向链表
查看>>
堆与堆排序
查看>>
关于计数排序
查看>>
使用 C# 9 的records作为强类型ID - 初次使用
查看>>
CentOS Too Many Open Files 解决
查看>>
移除 DevExpress 的 XtraForm 标题文字阴影
查看>>
【进阶之路】并发编程(三)-非阻塞同步机制
查看>>
分布式图数据库 Nebula Graph 中的集群快照实践
查看>>
Python3获取新浪微博内容乱码问题
查看>>
详细解读Jquery各Ajax函数:$.get(),$.post(),$.ajax(),$.getJSON()
查看>>
移动开发中单页异步加载所有列表项
查看>>